根据目前披露的部分规定,网站的资料合适是需要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、材料到"接入服务单位"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。这一规定引发了关于接入服务商资质与用户隐私的争议。
首先,网站备案并不能等同于居民身份证的重要等级,即便是提到相同的重要程度也应该由当地信管局进行办理,因为接入服务商是否有资格对身份证件以及用户资料进行核查,暂时是一个未知数(个人猜测是否)。
假设接入服务商具备这样的核查资质,那么怎样保证核查过程中的个人资料不会被泄漏、滥用,这是一个问题。也许办理身份证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公安机关表达信任,但是对于服务接入商可能大多数站长会心存疑惑。
难题二 站长分散与带宽集中将提高备案成本
我是一个安徽的本地站长,但是由于安徽本地的机房以及带宽建设相对落后,所以我在选择服务商的时候更多会倾向于广东、北京、上海等成熟地区,假设我需要办理备案手续的话,是否意味着我需要坐飞机去外地核查资料?
我想这样高昂的成本是中国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--中小站长们所无法承受的,假设这样的规定将会得到施行,我会建议重新设计整个资料核实的流程,最大限度将所有过程网络化,减少站长的备案成本与时间。
难题三 可能遭到IDC与接入商的消极抵抗
最近一年来,由于备案严打的展开,有大量中小网站开始了长途迁徙。相比之下,稳定优质并且不需要备案的国外虚拟主机是他们的好选择,除了稍慢的访问速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区别。
福建、广州两地试行的备案新规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局势,愈发繁琐的备案过程将会让更多站长"出国定居"。而这将较大损害接入商以及IDC的利益,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客户才是最重要的,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完全可能对备案新规产生抵触情绪,甚至"帮助"客户简化备案流程,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案例中并不鲜见。